全媒體中心 記者 馬衛慶 王鴿 劉雙喜
進入深秋的收獲季,青龍滿族自治縣大石嶺鄉柳樹漫村村民的日子,便被漫山遍野的蘋果映得火紅。
10月21日,這個位于燕山腹地的村莊,周圍廣闊山場上的密植蘋果樹層層排排,掛滿紅艷艷的果實,家家戶戶在樹下忙碌著。當大山進入這個以紅為主色調的時節,遠近聞名的蘋果專業生產大村柳樹漫,到處是熱鬧的景象。
21日下午,天色漸暗,山間聚起了薄霧,直通山頂的作業路上,村民李鐵仍在開著農用車,一趟趟地運送蘋果下山。作為種植大戶,他的果園年產量已超過了20萬斤,搶收時要全家上陣,再雇上十幾位鄉鄰一起加班加點采摘,保證蘋果在最飽滿時入庫。
在勞作場面熱火朝天的山嶺坡地上,大石嶺鄉的電商平臺直播達人喬小菊也來到人們身邊,記錄著這一刻的情景。
“咱們這里的蘋果不愁賣,放在電商平臺上,更能賣出好價格?!眴绦【照f,“這不,鄉里就給我們搭了線,讓來幫著宣傳宣傳,這次先把蘋果下樹的現場錄成短視頻,直播時候發布給網友,看到咱這里的山山水水和大蘋果,肯定特別誘人!”隨后,她與果農商定了電商平臺的銷售價格。
近年來,青龍的山地蘋果已遠銷全國,成為當地特產。作為全縣最有規模和名氣的產果地之一,大石嶺鄉一帶的自然環境更是得天獨厚。這里嶺高、坡陡,光照充足,晝夜溫差大,使得果品的含糖量高;土壤為片麻石巖發育的褐土,保肥保水,通透性好,使得果品光潔艷麗、品質極優。而青龍河上游的地理位置,也讓全鄉范圍內水資源豐富,四季風景如畫。
但就在十多年前,大石嶺鄉還是一個因為經常大水圍村,無橋可行、有路難走的偏遠閉塞山鄉。
近些年,在國家政策和當地政府,以及社會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下,大石嶺鄉建起了一座座橋,修好了一條條大道,人們堅定了信心,很快確定了以優質蘋果種植為主的產業發展路子,迅速將貧困的帽子遠遠地甩在了身后。
如今的大石嶺鄉,共有蘋果種植園8000畝,年產優質果兩萬噸,蘋果一項的年收入達到6000萬元,可謂是名副其實的“蘋果之鄉”。柳樹漫、榆樹溝、寫字洞、老嶺灣等村莊,都有了自己的萬畝優質蘋果生產基地,柳樹漫村還曾在全國山地蘋果的評選中獲得了金獎。
收上當天最后一車蘋果,辛勞的果農臉上依舊滿是豐收的喜悅。李鐵認真地檢查起蘋果的質量,隨手拿起一個紅富士,只見果實色澤艷麗、形狀飽滿,咬一口,果肉金黃多汁,香甜四溢,還引來了兩只蜜蜂一直縈繞。
“看看咱村的蘋果,現在按照科學規范管理了,質量和安全都是一等一的,不愁賣,按今年產量和市場價,咱家果園就能賣上個60萬元左右?!崩铊F算了算,很有底氣地說:“咱有信心在黨的領導下,把家鄉建設得越來越好!”
來到冷庫前,李鐵的小女兒也來幫忙。她在大學學習電商銷售的相關專業,希望將來能多幫幫父親,家鄉的產業發展也吸引了年輕人為之奮斗的目光。
前不久,柳樹漫村果品合作社的產品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,村民為蘋果注冊商標,想了個很好聽的名字“碩柳”,寓意來自柳樹漫村的碩果。從此,一顆顆蘋果將帶上家鄉的名字遠銷,也滿含著人們對這方水土的感情與驕傲。
編輯:王俏
責編:劉福慶
監審:王勍